华夏诗歌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微诗 活动 交友
楼主: 之达

诗稿(存诗文)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版的研究讨论要提高层次


翻过早期的一些帖子,以为好帖不少。有的是理论性的,有自己;也有个别是学术的,有创见;还有较多的知识性、常识性转载,可阅读。这些,对来这里浏览、学习或研究的网友,都有益处。

较长时期以来,看到也耳闻,有关声韵的话题多有争吵,有关网友之间个人对话分歧时有纠缠,有关因异见而敌意而诋毁而混战,有关版务与管理的矛盾不时重提,——这些,尽管是出现在某段时期或某些网友,但都不同程度的干扰了这里的研讨与交流,也浪费了网友的精力和时间,对栏目和网友,都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应该提及,理论版的性质与特征,涉及的内容与交流的分歧,争鸣的由来和发展,决定了理论版的吵是正常,但吵什么,应该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

应该看到,论坛对理论版是很重视的,想了一些办法。近日以来,无聊口水有所减少,骂语有所减少,正常话体和正常交流已开始形成,讨论交流的整体形势和趋势有所好转,如此发展下去,理论版会有希望。

以正常标准要求,理论版还须做较大改进,无论讨论内容、讨论方式和讨论态度以及讨论规矩以及诗友素质,都有待提高。这些方提高了,才可以与论坛的大形势协调一致,才会产生理论版应该产生的作用。

研究课题、讨论内容或转引文章应该提高层次,亦应扩大研究讨论内容范围。
诗词本身的研究,覆盖面尽可能大一些。鉴赏评论同步走,不但要照顾古代的名作、现当代的名作,亦应对本论坛的优秀作品或有创作得失借鉴的作品进行鉴赏、评论,这对论坛和诗友会有帮助。对本论坛作品评论中说真话,对诗友帮助大,对创作更有益。

诗词重要理论有意识搜集全一些,亦要汇集本论坛好的理论文章储备在栏。

推介、转载也是重点,不可偏废。对一些研究诗与时代、诗与民众、诗与美学、诗与生活、诗人诗品的古代尤当代杰作,要注意创作和选择,在诗词理论版的理论库里有意储存高视角、大视野的文章。

诗内重要,诗外决不可忽视。栏里就诗外内容,要予以提供、研究、交流。主要是涉及国学内容,国学内容浩瀚,是我们的独有,没有对于这些精华的涉猎、学习甚至研究,要写出好诗,研究明白诗,是不可想象的。而就理论版目前涉及内容,应该看到,还很单薄。

网友们的论题要尽可能考虑有价值、有意义,避免低层次。保证都高层次不可能,但不能甘于低层次。“圆规”类的借代内容,说说即可,将其视为高深夸夸而谈,喋喋不休,就有些大不值得,还浪费资源,毕竟那只是中学生修辞常识。

对有争议作品的讨论,应把握适可而止。明白背景、诗意、手法、分歧等,即差不多。如“小山”,如“锦瑟”,非要搞个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古时没办到,现在也办不到。而我们的交流,就占有和视角,只能更有限、更二手。最后弄个意气行事,或俨然专家、或敝帚自珍、或指责他人、或气急贬低,则完全失去本来意义。这样的内容,最容易搞成旷日持久的无意义纠缠和相持不下的无聊意气口水,甚至酿成骂。

交流须具备起码修养。
要懂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的规矩。任何人都有评论和批评古代、现当代作品的权力,都有评论和批评栏内网友主贴或临时发言的权利,只要是对作品、是就诗词,只要不属攻击、不违底线,都可以。
任何人都没有拒绝和攻击来于网友的评论和批评的理由,都不该对批评怀狭隘离开讨论正题去搞人身报复和人格污蔑。这种问题较为多见,反映了一些网人对批评不懂、不习惯、修养不够以及文人易无行的一面。来网上,要交流,这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就要准备,就要培养。

要有相应的讨论素质。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自相矛盾、偷换概念、立论无据、对话狡辩,为辩论而辩论等等,都是很不好的交流现象,时有出现,这使得一些讨论档次很低,也容易流于口水。要改进这些毛病,诗友们一方面要培养一个好的交流品质,与人为善,包容大度、坦率诚恳,对题不对人。一方面要掌握有关交流和论辩的正确方法,实事求是,用事实讲道理,学会运用辩证法、同一律和矛盾律等等。

要培养好的学风、文风。实事求是,老实严谨;中庸平和,切忌浮躁;摆正位置,不装专家(没有专家,装有何用?);少卖弄,勿蒙人;不做假,休抄袭;有善意,不攻击;言之有物,无话则短;放弃炒作,不写自己都没搞明白的帖子。
努力消除类似文革思维。这一问题和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文革思维好理解,因而这样用了,其实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痼疾,就是文人因文事生隙或激化或就是文人看问题的绝对化、片面化和极端化。所以,要坚持文本第一的原则,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坚持理性思维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意气用事,切忌打棍子、扣帽子。这个“装腔”,那个“势力”,这个“混子”,那个“叵测”,甚至动辄污蔑持异议的网友是"捣乱",——这种暴力,应休矣!

不要伤及人身。对话多了,说不过了,被批急了,气从中来,品自下落,骂语口出,污蔑人身,这类现象,各方应引起重视,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前段对此类处理有效果,要坚持。

对攻击劝阻无效,对下流骂人,不能容忍。对诗词理论及有关的讨论实行最大自由,不违底线不要干扰,但对骂和下流骂,一定严管,依法不庇。对此类管理不到位,本来就容易争吵、容易出意气、搞出骂的对话环境,就更容易失控,有的网友就会失去理智,而有的网友亦会受到辱骂侵权。这个把握好了,秩序才有保证,人心才能稳定,讨论才能无阻,栏目才有和谐。实行最大自由与施以严格管理,是理论版的一对矛盾,也是理论版的制版关键,这对矛盾解决好了,理论版的希望才能成为现实。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再生贴出《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主帖,已经有日,我缄默了两天,不能不说出真话:

我先按这命题的逻辑设计若干,列位来看:
脾气好的适于写诗吗?性格暴躁的适于写诗吗?高个子适于写诗吗?矮个子适于写诗吗?希腊人适于写诗吗?朝鲜人适于写诗吗?南半球的人适于写诗吗?北半球的人适于写诗吗?男人适于写诗吗?女人适于写诗吗?黑皮肤适于写诗吗?白皮肤适于写吗?信奉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人适于写诗吗?信仰耶稣的新旧教徒适于写诗吗?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大家以为如何?

诗乃文学之一种,历史悠久,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述及心灵愿望的主要文学体裁,她由语言、诗意、节奏、声韵等诸要素构成。举凡有情感,有生活,有灵感、懂技巧,谁都可以兴观群怨,这与信仰、国际、种族、语言、年代等等,都没有关系!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儒家孔孟思想。自汉始,历朝都在为自己的统治积极推崇中庸,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和绝大多数士子都是中庸之道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其中的诗人,也几无例外的都是在这道里产生。如此这般,那“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立题和发问,不是很是无知、可笑吗?

所以坦率的说:《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的主题,是个荒唐的伪命题。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雀《七言八句调叶嘉莹老师》
    众芳摇落独喧哗,占尽风情向小花。
    妙法横斜水深浅,高名耸动美加拿。
    承焘有识输先入,罗雀无言对细牙。
    幸有小山能饱腹,不须檀板唱莲华。

     万一这八句流传後世,只怕又会引起争论不休。不如作者先行注释吧:

     注:小花,小花园也。
     美加拿:美国、加拿大也。
     先入:先入之见也;细牙:细月牙也。
     小山:小山羊也。莲华:莲花落,乞丐所唱之曲也。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

       思无邪先生似乎缺少幽默细胞,所以不能体会以调侃笔调论理的东西,同时还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拜神情结,对“名人”抱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迷信。对诗意的解释无疑也深深地受到这些情绪的干扰。
      这八句是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演绎一种新构词方法可能的谬误结果。首二句不过是剥林和靖先生名作之皮而开的一个玩笑罢了,而思无邪先生却专注于“喧哗”一词。叶氏对诗词的鉴赏研究成就如何,我不得而知,但他对温词的词义所作的解析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而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解析居然像独喧妍的梅花一样占尽风情向小园,能不让人觉得遗憾吗?
      夏承焘先生首先发现“小山”一词解释有误,有理有据地提出新见,本来应该澄清旧误,却被人们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所忽视。因此在这个小论坛上,罗雀也只能无言对苍天了。这个意思难道很隐晦?难道就是思无邪先生理解的“与夏承焘并列”?


      上述内容红色是罗雀先生的,其中蓝字是宋代林逋的。我在霜剑先生的帖子里对罗雀先生的诗说了两句,罗雀先生几天后回了五百余字,看来罗先生颇重视,那就主贴再议几句。
      罗雀先生的“诗”,我对其基调是否定的,当然可以写是他的权力,但我来评也是再正当不过。我之所以否定,是因为罗雀先生的调侃委实有失分寸,质疑权威无可非议,但取笑前辈应该不妥——尤其罗雀的小山解他还并未完全搞明白,而对飞卿之“小山”释读历来有争议,如同解析义山之《锦瑟》。拿了并非全懂或一家之言,就以为发现了新大陆,便如同获得荆山之玉,遂即就迫不及待的嘲讽前辈名不副实,这是浅薄?还是狂妄?有关叶嘉莹,她之经历、专业以及贡献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的,建议罗雀先生了解一下这个女士,如果已知其人,或许不会出现这般造次。
      夏承焘大名,应该不好与罗雀并列,无论如何都该如是说。叶剑英有“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句,前句指伟人毛泽东,后句说他本人。《八十抒怀》当然写的是他自己,但在诗句里,提到“导师”之后,他并没有用“老叶”或“元帅”,用的是“侪辈”。这里的意思很多,我的理解:用他的名字或职衔来对毛失敬不妥,无法并列;用“侪辈”这个毛同时代的人的集体称谓,应该更为合适;这里有对毛伟人的尊敬、钦佩,有自叹弗如又坚定不移。承焘,专家里的权威;罗雀,业余中的网民,如何比较?怎能比较?
      幽默,是个好习惯,也是好性格。我的幽默与否,不影响对幽默效果的判断。我理解的幽默,得讲分寸,分场合,择对象,看性质。并非什么幽默,怎样幽默,与谁幽默,都可以出彩,都获得好效果。送葬之时不该穿红,婚礼之时不好哭丧。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代表会议似乎不该着装三点式,与德高望重老人说话最好放下翘着的二郎腿。
      你诗不是剥皮诗。林逋山园诗并不出名,没有名做效应;并无通常的剥皮手法,是死用几句,然后其他完全抛开;文字上全无剥皮之颠倒、挪移、增删之机智、妙用;韵脚看不见剥皮痕迹。坦率的说,你诗是窃用其中语句。你发表时没有注明剥皮,而此前交流中你也一直没有说是剥皮。后来有人贴出了原作,你才说剥皮。
     诗中硬造较多。“小花”,岂能代替“小园”?“美加拿”,就是美利坚,加拿大?没有如此简称吧?解成是美国、加蓬、拿大家(文革后期一相声里有发挥:加拿大、拿大家、大家拿),也不会有人反对吧?“细牙”,等于“细月牙”?请举出前人范例。如果是这样,那“大牙”,则完全可以是“大月牙”喽?罗先生此解,真是让诗友笑掉大牙!如此敢字当头,如此牵强制造,百家论坛“客座教授”的学术创造精神,的确让我这个不懂幽默、不知诗词的门外汉大开眼界!
点评回复 编辑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律诗栏看到一位诗友这样一首,有关韩国送还我志愿军烈士遗骸题材,诗是这样的:

       当曰高歌跨过江,如今寂寂返乡邦。
       归途旧事浑如梦,原野新楼正打桩。
       惯见土豪迁外国,时闻老虎吼东窗。
       生还战友知何在?节近清明泪眼双。

              看了一遍,感觉有待修改。可以肯定的是,“写什么”不存在问题:角度可以,反腐应该,批判没错,写的合适会产生一种反差,可以给人一种思想情感的撼动和冲击。问题在于“怎么写”,在于立意和写法还不够合适和准确。目前没能给人或深沉、或启迪、或警示、或悲壮、或悲愤、或力量······这是我的感觉。这个角度有艺术个性,很好,但要表现好,应该更难一些,目前不行,笔力似有不逮。
      
             出兵朝鲜和马革裹尸,还是英雄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这不能不肯定,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看问题,不能因为现在的腐败与不公,因为现在的国际形势,而否定当初的正义之战、否定烈士的英勇牺牲——参战英明,牺牲伟大,人民铭记。
      
             作者主观应该没有否定上述种种,也没有本质否定现实,但在个别词语以及分寸的把握上,使全诗并没有达到这角度本身应该达到的境界 。
      
             首联次句与次联出句尤不合适,个别处再修改,应该可以立住。
      
             但如果换个角度写,题材本身的光明、正义、献身、悲壮等意义,无疑会更容易发掘和表现,那应该会给人以汹涌澎湃的正能量。不存在“如果”,作者选择了一个颇费功夫与大多不同的视角,遗憾的是还没有达意,期待修改后跃上一层。
      
            律诗版里其它几首如田牧、铁血玫瑰和九门提督等诸诗友的此类篇什,无论在历史观、思想性和诗意等方面来说,都是表达的蛮不错的。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评《钱钟书对陈寅恪的一段考证不以为然》


孙逐明版主转来《钱钟书对陈寅恪的一段考证不以为然 》 已有几日。看了,沉默了两天,本不想置喙。毕竟涉及历史与名人,也涉及这里的讨论,还是直言几句。

       一、这转帖片面偏执,乃过激不当之言,基本观点不可取,而其中不少属想象、放大、穿凿,实乃毫无可信之言。

       二、杨绛那文我看过,这转帖引用也不差,差的是“理解”。那是杨绛的善心美意,是对多年来人们放大陈钱关系不睦的一种表态,即钱钟书是尊重陈的,没有成为朋友和师生关系是因为无缘陈的专业。而转帖中不把“吴宓放在眼里”,乃杜撰,“不放在眼里”,却为何选了吴宓的课程做了他的学生?有现当代教育、文学阅读经历的都知道,吴宓对钱钟书的帮助应该最大,二人是亦师亦友关系。又说,“也没有把陈寅恪当回事儿”,这不是事实。钱钟书固然有清高孤傲,最典型莫过于其在清华毕业的“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的狂言。但在刚刚入校之时,还不至于就瞧得起或瞧不起谁,尤其陈寅恪当时已是清华四大导师,全国闻名,钱钟书不过一大学新生,应是专业不对口罢了,不存在看不起,更不存在有隙。

       三、转帖中显然夸大了钱钟书对陈寅恪学术的异议和批评。1)钱钟书对陈寅恪的意见,主要在于“以诗证史”。而公开批评《元白诗笺证稿》,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集中在“以诗证史”,但并非全盘否定《元白诗笺证稿》,也并非完全否定“以诗证史”。“以诗证史”是存在的,古今中外俯拾即是。而《元白诗笺证稿》,不唯是陈寅恪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的精粹研究之作,还是极富学术创新的垂范后世之作。2)对陈寅恪的考证批评钱钟书是有的,主要是集中在对“杨玉环是否处女”考证的否定。但那也是钱钟书一家之言,肯定陈氏者也大有人在。“处女问题”就现在、就一般人,它不是什么问题,但涉及贵妃关系杨玉环,又涉及是否嫁过李隆基的儿子李瑁,而后来李隆基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得到了她——这一有关唐代宫廷大事,也涉及中国伦理道德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考据一下不是没有用处。电视剧甄嬛传的甄嬛,不是多次被考据、调查她的孩子是否是雍正的亲骨肉吗?那是很重要的接班人起码是皇帝血统问题,电视剧里则关系甄嬛的人物性格,也是蛮重要的情节。

       四、逐明版主拿了一个事实多伪多撰、观点片面偏激的转帖,用来讽喻其他网友的考证——其实是否定网友对他近来交流活动所呈荒谬的批评。我做如是想:这里都是学习、研讨,没有专业,没有大家,不过爱好或接触时间多寡。而学习与研究,各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俨然全才大家。交流多了自然会出错话,难免露出羞涩或错谬,圣人也有错何况我等。错了,丢怯了,反思了,也就完了,不必自我掩盖,何必文过饰非,虚荣在网上来说有何用处?也都年齿不小。

       再说句实话,在所谓“考证”上,正是孙逐明先生自己,需要切实知道一点儿有关方法和运用。而在这论坛,其实大家只是“引证”、援引,还谈不上“考证”,都没那些个事,更没那本事。但从实际来看,有些诗友的“引证”,首先应对所引经典和他人诗文搞懂弄通,切j忌望文生义,力戒张冠李戴,不可随心所欲,应知约定俗成,拿来应为有据——算为共勉。

点评回复 编辑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咂《咏棋》及其讨论戏和孙逐明《三绝句》
   其一   
   品令山谁考据忙,
   功能马尾费猜详。
   方家不倦离题后,
   一布诂羞遮正堂。
   其二   
   一影帘香乌鹭藏,
   双叠山远妓良戗。
   几番缠绕终成恨,
   七秩居然负义郎。
   其三
   无聊舶寄短及长,
   却惹石头砸脚慌。
   搏弈还应君子式,
   输赢休作小人腔。

《品读杨泽民“咏棋”词戏为三绝句赠大有君》
    其一  
  日上三竿战火酣
  举棋不定九回肠;
  远山双叠淡眉蹙,
  愁煞昌宗傅粉郎。
  其二  
  聚气凝神龙虎斗,
  远山双叠蹙蛾眉;
  旁观佳丽呢哝语:  
  敢问阿昌心恨谁?
  其三
  远山双叠杀机藏,
  黑白交锋古战场;
  烽火非关家国恨,
  如棋世事费思量!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品令·咏棋》——主人公、主题及其意象


在《我读咏棋兼与诗友商榷》文中,其实业已涉及到了本文欲阐述的问题,但似乎应该强调,而还有新表达,故再。
    本帖涉及的是这品令咏棋的主人公、主题(或者叫做情绪抑或氛围)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意象。
   
    一、《咏棋》主人公及设棋摆局、对弈锁眉主人。
    有关对弈所在,有解家一再说“杨泽民是东道主”,坦率说这当属无稽之谈!从作品提供的环境交代上看,唯有“浓香在、珠帘花影”字样可作依据,其他别无。要判断此次对弈所在,只能凭此,也不能离此。“浓香在”,应该不是用来衬托、刻画男子形象的,而“珠帘”,则不能不属于女性。那么在“珠帘花影”的女性居室里,其设局待客的主人,怎么会是杨相公或者杨大人呢?杨相公、杨大人在杨府接待来访女流或者说是艺妓陪他们玩乐?这可能吗?成何体统!
    手谈在女主人家里,作者杨氏在作品中突出表现的是谁?主人公是谁?在“双叠远山非有恨”和“有幸君须尽”这两句里,我们只能说,此篇的主人公就是设局的女主人,设局的女主人就是词中对弈的女主人公。
    环境交代是“浓香在珠帘花影”,肖像描写是“双叠远山非有恨”,道白心理是“有幸君须尽”——读作品文字,不离文本,《咏棋》中设局的主人、对弈的主人公,无疑是女性:也许深闺、或是少妇、亦或艺妓,后两者尤艺妓的可能性较大。
    除主人公,《咏棋》中另一来访者、对弈者作品没有顾及,那应该是杨泽民本人。而是否还有还有更多的观战者、喝彩者?有解者发挥“有眷属、家妓观棋凑兴”,还说有艺妓“躲在帘后插嘴、喝彩”云云,这完全是离开文本的主观猜测,无疑属穿凿附会。从作品提供可能,从作者要表达的情绪,哪里有什么更多的“凑兴”?更没有喧哗叫采。
    在古代,妓女或歌女,都有自己或专有的公共娱乐、交流场所,这是主人公“双叠远山”自己的家、居室,主人公在自己家或居室接待杨先生,这是常规方式。
    认识主人公及其相关人物,是起码的解读,也有助于理解《咏棋》,怎么是“破案推理”呢?这与毫无根据的说来了若干“眷属艺妓”还有“在帘后观战喝彩”的凭空臆造,不说天壤之别,总有质的差异吧?   

   二、《咏棋》主题或者说是情绪氛围。
    文学是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诗言志,歌咏言。诗,是人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和表现。不具情感、不具主观的文学是不存在的,举凡任何一个题材都无可例外的带有诗者的审美雕龙之心。
    有网友说,“此词并无深意,无非记叙一场棋局”。非也!固然是记叙一次下棋的活动,但并非描写棋局格杀纠缠场面,而是侧重刻画人物情态、心理。
    实际上,《咏棋》表在说棋,实在托情。它经由一次私密,表达一种情调,一境氛围。表现女性的孤寂、思念和对意中人的、渴盼——这是一个古诗词中的多见主题。
    当然,“咏棋”这一题材本身,可以表达多主题。既可以表现棋的多变,亦可以反映弈者的智谋,还可以活画对弈的妙趣等等,——但此刻杨氏无心涉足这些。“夫‘言外之意’,说诗之常,然有含蓄与寄托之辨。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是钱钟书论诗,用在这首《咏棋》,应该合适,这也才是杨氏的咏棋本意:非咏棋也,实说情也。
    何以结论是女性孤寂、爱怜主题?可纵览全篇,从开头、中间、结尾的设计、铺垫、呼应来考虑。“日长风静”,并非一般写景,他是烘托和铺垫。而“日长”,也不是表面说白天长,其实是女主人主观感觉时间,是女主人公寂寞、闲愁心态下的讨厌日长。“双叠远山非有恨”,锁眉不是恨,这“恨”,非指一般意义上的敌对和仇恨,是女主人公对倾慕、思恋之人的嗔怪和怨恨。尽管有对恋人许久不来的嗔怨,但此刻锁眉不是为了这,是为了棋。“局番无定有幸君须尽”。天还很长,见一面不容易,您(君)既然来了,就多呆会儿,多下几盘吧——女主人在寂寞中的兴会与渴盼多厮守一些时间的心理,已经无遮无拦、跃然纸上。
    而从“日长风静”——“双叠远山非有恨”——“棋番无定有幸君须尽”来看,作者的整体构思和遣词用意,已经表露无遗。
    不论新诗旧诗,可以直抒其情,明言其事,亦可情附物上,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古称之为“寄托”,也即语言的暗示性。
    而许多以含蓄、蕴籍的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或艺术氛围,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方式,也称为诗词的暗示性。
   《咏棋》的语言简洁、朴实。但叙事全篇及有关意象含蓄而有暗示性,这含蓄和暗示性,使作品迷漫一种意境,较好的表现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抑或说是氛围或情绪。

    三、《咏棋》有关词语及其意象。
    篇中有几个词语亦即意象,能否正确认读很必要,它们也是能否准确解析全词的关键点。解读不了就会误入歧途,在谬误之路上发挥越多,越南辕北辙。  
   “珠帘”。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常见词语,也是一个特指意象。多指美丽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的孤寂、思念和悲伤。以至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牌名“卷珠帘”,题材多为恋情。《咏棋》中只此一词,一意象,凭以判断词中人物和词的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词中“浓香”、“珠帘”,是《咏棋》内容、人物、主题的标志与揭示。
  “鸦鹭”。取雅黑鹭白意,喻围棋黑白子,后成为围棋别称之一:“乌鹭”。词中该句是说猜先确定孰为黑孰执白。
    此外,如“非有恨的‘狠’”、“远山”等,前文已专门提及,此文不再。这些,都是解开此词的钥匙,不能得到这把钥匙,只能是门外徘徊盲探。
   面对古诗词固定意象和约定俗成的事物别称而不顾,不识,却要或是离开具体意象随心所欲的穿凿附会、离题万里的信口开河,或是云里雾里的高深莫测、远离文本的王顾左右,都不是忠实的解读态度,都远离了艺术的审美标准。

    附有关"珠帘"和《卷珠帘》作品如下: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独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王昌龄《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欧阳修《蝶恋花》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苏轼《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张元干《卷珠帘》魏夫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誰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杨泽民《品令·咏棋》兼与诗友商榷

日长风静。浓香在、珠帘花影。棋具对著明窗近。未排角势,鸦鹭先分阵。  
       双叠远山非有恨。正藏机休问。便如喝采争堂印。局番无定,有幸君须尽。
    ——对这首宋·杨泽民咏棋《品令》,我已在孙逐明的主贴里概述了基本意见,觉言犹未尽,还有在喉,故单开主题再述,亦做求教,欢迎讨论。

    先解词意。
   “日长风静。浓香在、珠帘花影。棋具对著明窗近”。“日长风静”:白天漫长,风儿和静。与宋·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相似,是否借鉴,不得而知。“浓香在、珠帘花影。”“珠帘”:一般指闺房,古诗词中有专属意象。无疑是女性居室,亦是词中人物手谈之所在。这是环境交代,是主人公情感生存的自然环境。短短五十五个字的品令,居然有十八个字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流连于环境,这交代不能不说有嫌过多。但前两句,从全篇看,客观的说,是必要而不可阙如的。它是表现主人公心理、情感的典型环境,为作品后来尤结尾,做了必不可少的铺垫。这几句应该着重说明一下“日长风静”,它并非一般的环境交代,也不是孤立的说天气如何。天长、日闲、宅静,是作者用心谋篇用以烘托和突现主人公的闲散和孤寂的。意译这几句:白天闲长,宅院寂静。闺香与花香弥漫,珠帘里舞动着室外花影。棋具显要的摆在临近窗子的光亮处。

    “未排角势,鸦鹭先分阵”。“角势”: 较量势力强弱,这里指斗子、取势。“未排角势”,还没有行棋缠斗。“鸦鹭”,取鸦黑、鹭白意,喻围棋黑白子及执棋双方。有人说这“咏棋”也可能是咏象棋,判断此棋究竟为何棋,其实只“鸦鹭”两词已足以说明问题,它们代表的是围棋而非象棋。象棋不是黑白子,是红黑方。此句始,作品进入所咏实质,写下围棋的第一个步骤——“猜先”,即确定黑白子所属,“猜先”后才能开局。意译是: 没有落子形成战斗之前,先分出黑白阵营。逐明先生译此句,“边角还没有落子,黑白子早已分成了敌对的阵势。”这是误解了“角势”,它的词义不是“边角”。而围棋在“猜先”“落子”之前,是构不成“阵势”的,一旦构成“阵势”,则十之八九是要在边角处“落子”的。“金角银边草肚皮”,决定了围棋的战略战术是要从牢牢扎稳“脚边”的基处上来谋局夺地,咏棋作者杨氏,断不会不谙此道。

    “双叠远山非有恨。正藏机休问”。“双叠远山”:两只鹅眉堆锁紧骤。“远山”:古代文学尤诗词赋用作比喻女人眉毛的特定意象,如“万古春山颦不尽”,“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闲愁无限,远山斜叠”,等等。这两句,侧重表现女弈者在对弈时的面部专注神态和用心运筹之姿:“凝锁双眉并非缘于恨(思念、怨恨),正心藏杀机置敌落败不须问”,而非棋中格斗厮杀局面,亦非有人观战搅问,也是与“珠帘”的对应。“正藏机休问”,高雅又紧张的谋局对弈,难得而私密的两人空间,当不会有人围观,更不会有人搭讪询问。逐明先生解以上两句为“在两排围攻的棋子中间落下一子,一如两列远山叠合,形成合拱围歼之势”。合拱围歼之势里已经藏着机锋,帘后观战的佳人不要多嘴插问。浑河先生解为“在棋盘上挂角,呈现出一道黑子连线紧挨着白子连线,如同画面上淡淡地勾勒出重叠的远山。双方都藏着招法,围观看不懂也别问,问也不能说。”这解释无论怎样训诂句中字词本义和引申义,抑或是怎样寻找古典文学和诗词中的特有意象,遗憾的是,都无法找到出处和依据。

    “便如喝采争堂印。”喝采:赌博时的叫采。堂印:掷骰子。译出来是:就如同争采头一样不停的掷出骰子。这句采用比喻之法,表现对弈、投子的紧张、刺激和黑白纠缠、妙手之白热。逐明先生析为“恰似满堂喝彩夺帅印,”是孤立解读“喝彩”与“堂印”两词概念的结果。而此处下棋,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是在争夺“帅印”的。浑河先生则释为“方取得影响全局的局部战果,赢来喝彩声,犹如争夺权力的军事斗争中欢呼捷报”。应该很清简,原词此句,并没有涉及局中局势优劣,而围棋现场,在棋局中间是绝不会有议论和喧哗的,浑河所解,过于主观发挥了。

   “局番无定。有幸君须尽”。局番:围棋术语。局,棋局;番,次、回。如同象棋的盘,每次以盘为单位,如“下几盘”。围棋半决赛以上,一般采取番棋赛制。译此句是:下几番、几局不要定。(我)有幸陪君在此谴兴,尽可以多下几番吧(这是个女主人在陪造访先生下棋)!这首品令纵览全篇,应该是以女主人公的角度来叙述、描写。如果在“局番无定”之前还不能说是女主人公自述的话,那么到了“有幸君须尽”,女主人公终于从幕后婀娜而出。而这两句,也正好完成与开头的“日长风静”铺垫的遥相呼应。如此天长,如此寂寥,君临舍下,奴家有幸与君兴会手谈,不要先确定究竟几番,还是多下几番吧!总该尽兴才是。卒章显志,这里透露的是女主人公对寂寥的厌倦和对交际以至友人的期待。逐明先生读为“棋局胜负还未定,希望先生您一定要下到终局,切莫罢战休兵!”浑河先生鉴为“虽然到了官子阶段,优劣势已经明朗,但棋局变化不定,翻盘是有可能的,不轻易放弃,幸运的化,有机会就兴许来个逆转,要走完”。应该是拧巴了,远离了文本。
对近几天几位网友对于此品令的解读,我基本认同萧十一与大有同人两位先生的意见。有的也认可,但颇多惜墨如金只留只言片语,不具系统和代表性,恕不备述。

    再评全篇。
    作品构思完整,表达自然。品令侧重围棋对弈环境尤人物情态表现,不在棋局具体搏杀形势及格斗细节呈现,角度可取。所咏表在棋局,实在人物,表现的是女闺深居、独居情感。尽管有些自然主义,但还是真实的再现了女闺孤居、思念、爱怜的形象。
    作品表达的是小情调,小氛围,小私密,在文学气格上,不能说不佳,但绝非有层次。
    在表达功力上,开头几句大小环境用笔着墨有嫌过多,尤“棋具对著明窗近”,乃赘笔。而“便如喝彩争堂印”,与围棋气氛、文化不合,将如此典雅文化与疯狂赌博联系在一起,应属败笔。
    此作品在宋,当在中等偏下。

    最后说几句如何解读古代诗词。
    杨泽民的这首《品令·咏棋》,应该说较为清简、浅显,完全不存在朦胧或曲笔。为何此次解析中在几个主要句子甚至全篇表意上出现较大分歧,而有的则完全背离了原词原作,有的甚至离开文本,任由发挥,自圆其说,我以为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格外注意。
    1、尽可能多的了解古代文化、习俗;
    2、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作品所涉字词的当时涵义(本义、引申义);
    3、有关难懂和难以确定的字词含义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来解析,切忌断章取义、割裂解读;
    4、要总揽全篇鉴赏,局部或单个求解很容易误入歧途;
    5、避免主观,忠于原作,解析有据;
    6、训诂与求证要拿出公认的依据,不能拿那些自己还没搞懂、似是而非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所谓实例来证明,拿实例是证明作品客观实际,而非证明主观先入为主;
    7、诗无达诂不错,诗不能诂则是错的,文学的鉴赏与审美有其差异性,但不能否认它的共同性和客观性。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拟将有关在此处(即日及日后)交流诗词和有关讨论内容的随机、零星发言,辑录于此,是为只言片语集。

       1、各种形式、写法、风格俱可,不该人为划定何者行或不行的界限。只能是各用所长,各取所需,因而有专家说,“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有兴趣的”。少用典,可以提倡,不能限制;完全泥古或食古不化,无疑应该戒避。
       2、一个满腹经纶的古文化博学者与一个长期身在底层有生活经验但缺乏一定书本阅历的人来吟诗弄词,其语言、风格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所以,要求玫瑰发出紫罗兰同样的芳香,不但是徒劳的,也是愚蠢的。
       3、我看“老干体”。其长处:写作思想健康向上,富有情感,这一点是其显著的共性;时代感强,这也颇为突出;有生活积淀,视野开阔,反映题材大而广阔;其中好作品不容忽视。
     “老干体”通病:相当多的作品概念化、口号化、跟风多、艺术性粗糙;不在少数的内容盲目媚世,一味廉价歌颂。
       不能静止地看待“老干体”。“老干体”也在发展,艺术质量整体上在进步。在艺术表达上,他们依然保持着以往的炽热情感与大视野关照生活的同时,有的“老干”痕迹在逐渐减弱,有的甚至已完全褪去“老干”外衣,他们已崛起为诗坛上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所以,有一点不该被当今诗坛忽略:十几年来旧体写作之所以表现出人多势众作品多的向繁荣大踏步进军的趋势,“老干体”的影响推动、“老干体”的积极贡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相信:历史会清醒地对此真实记录。
       4、把明朗、直抒胸臆、议论之类,都视为“老干体”,其实是审美的偏见。花儿之所以美丽,在于多姿多彩。只是偏狭的把古奥、晦涩甚或盲目生硬泥古,当做旧体的正宗或唯一,是不符合旧诗写作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5、“老干”们毫不例外的用大脑这个“体”来思维和写诗,“老干”们的文化、信仰、人生观、境界、经历、诗词浸淫长短等等,构成了他们的思维和审美定式。他们的健康、乐观、积极、大视野与正能量,是“诗词浸淫”前那几条决定的。他们的审美与表达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诗内”的不断冶炼、锻造这一方法逐渐进行、实现的。
       6、艺术没有国界,又有国界。艺术越是民族的,也才越是世界的。艺术至上到现在依然不成立。爱国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它的主题是永恒的。
       7、这里都是学习、研讨,没有专业,没有大家,不过爱好或接触时间多寡。而学习与研究,各有偏好,各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俨然全才大家。交流多了自然会出错话,难免露出羞涩或错谬,圣人也有错何况我等。错了,丢怯了,反思了,也就完了,不必自我掩盖,何必文过饰非,虚荣于网上何用?
       8、说句实话,在所谓“考证”上,正是某位网人(原来有名字,再集去掉更好),需要切实了解和把握其实质涵义与正确运用。而在这论坛,其实大家都不过是在“引证”、“援引”,远远谈不上“考证”,没那些个事儿,更没那本事。从实际来“引证”来看,有些诗友的“引证”,首先应对所引经典和他人诗文搞懂弄通,切忌望文生义,力戒张冠李戴,不可随心所欲,应知约定俗成,拿来应为有据——算为共勉。
       9、赋在近十年开始升温,是好事。既是继承发扬国粹,亦可推动文化、经济双得利,有何不好?
       有些活动确存有问题,诸如急功近利、谋名谋利、抢夺文化、抢夺名人、形式主义等等应该不少,但这是非主流,正确的态度是,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兴赋大局,还是好的,不应否定。
       比如2007——2008(?)光明日报搞的《百城赋》,我看就非常好。不但兴赋,更是名城,让读者借此了解众多城市的历史和现在,很有积极意义。
       当今之赋,我意既可以古香古色,也可以新潮现代。语言和形式不必完全泥古,可以适当变化。
       10、史诗,但就这一名词或文学体裁本身,就是用来歌颂的。是啊,人类早期都知道歌颂,何况现在。而人类早期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史诗性,也在于他的歌颂。
       生活是多样、多面的。可歌颂,可批判,可奉世,可警世······不在于采用哪种形式,而在于你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视角来表现,而在于你是否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发见,是否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而在于这些不同反映是不是表达了人类的良知和美德。

       11、是的,十七年文学成果是无愧于历史的,她也影响了那一时代的人,也拥有那个时代的读者。现在的文学,已经越来越边缘,有几个会做文学梦呢?有几个在读文学呢?
       这应该是时代使然,与文学数量、质量,关系不大。
       12、敬畏,是敬畏英雄、敬畏圣贤、敬畏大众。对历史的丑角如秦桧、汪精卫,只有唾弃。
       林彪是个人物,但一逃往前苏,就是变节,不论他手指头多粗(汪精卫和秦桧的手指头不比他的细),他只是也只能是被人民、被历史唾弃的猥琐角色。
       说什么,是有原则的。随意不得,一随意,这个民族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人格标准等等,就没了,就出现了一个词,叫做虚无,然后是混乱。
       别说民族和国家,即便宗教,也是不允许背叛的,所以才有了臭名昭著的犹大。
       文学(诗词),更要遵循和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它是这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情感史、审美感的记录。
       13、写什么,没有绝对自由,必须符合中国正常人的基本审美。
       14、在中国,谈文学,说作品,不以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要求,不以现今社会的共同准则以及宪法来衡量,不以文学的理论标准和审美标准来判定,用什麽?你来说说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诗词同样。   
      15、读者,是指整体。由个体组成,但任何一位个体,都代表不了整体。整体的读者,不是几个几十个也不是几百几千个,甚至不仅需要几年有的或许需要几十年以至几百年。读者的组成也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是全部,有一般读者,有专业评论。这个读者,放在时间经纬,就是历史。如果读者都决定不了一部作品或某人作品或某个时代的作品或某种文学样式的作品的评价和认定,如果历史对人类的文学作品都评价认定不了。请问列位,那有哪个来评定认定?      
       16、(在老帖子《中国诗歌的缺陷》里的发言)有的议论是客观的,有的是唯心片面的。
       比如叙事的挑剔,国粹旧体大都短小,叙事自然不是长处,只能发挥一技之长:抒情。而抒情,正是中华诗歌的根本特点。
越是民族也越是世界的,不同民族表达方式、表达特点、表达风格也自然不同,不必也不可能全世界都是一个模式,西方有西方的表达,东方有东方的表达,各国都有自己的表达特点。也正因为有了各自不同,才有了纷呈万象的世界文学。
        强求一致,是艺术的大敌。      
       17、 今人有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望远镜,回头看唐宋李杜苏辛,自然又是一个评价基点,所谓更上一层楼。      
       18、年代过去时,鲁迅文字又很独特,读起来是要难一点儿。但教材里小学及初高中的鲁迅作品是有选择的,实际上完全可以读懂。比如过去小学有少年闰土和祥林嫂,还是比较好读的。
       教材去鲁、去旧体诗词,当休矣。应该有最好的文学进入教材,这才是对学生、对文学、对文化、对历史的负责。      
       19、留“中国化”,是留其精髓,精神、规律、胸怀、品德、风貌、特征;而盲目自大、愚昧劣根、抽大烟娶小老婆以及长辫马褂,还有文人无行以及八股文字狱等等,要坚决去掉!      
       20、文艺紧跟时代,不是跟风,不能把紧跟时代曾经出现过偏途归结在紧跟时代是错的结论。譬如改革,是一个运动,是探索性前行,中间会走弯路,甚至会有失足,这很正常,不能出现了问题就否定改革。文学拈紧时代有跟风的,而且不少,但这是错误理解时代,要汲取教训,这是文学极端政治化的结果,不能把帐记在文学的时代性要求上。      
        21、文艺,一种形式有一种形式的特点,属于民间的艺术自然有其通俗化的特征,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都是存在都要有一席之地,就这一点,我同意折兄意见。
       但是,通俗不是低俗。赵本山团队的颇多表演,不是通俗而是低俗。二人转近年很火,在都市有专场,在县城有票房,靠什么?靠低俗感官刺激,靠男女逗色抖荤甚或下流。这是民间二人转的基本特点,普遍风格。它适应它所在的人群,它的存在就是靠这样一种土壤。这是存在。
       又但是,文艺是担负提高人群精神素养任务的,不能片面迎合所谓的欣赏和叫好,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它需要大众化,又需要高雅化起码通俗化,它需要承担和引领提高人群精神层面健康向上的任务,不仅仅是娱乐,这就需要健康以至高雅。
       还有,一个民族的文艺水准,要体现在主流形式上,要保持一定高度,靠娱乐,或完全靠下里巴人,是不行的。只以俄罗斯为例,它的文艺名片是什么?是以“胡桃夹子”、“天鹅湖”为代表的古典芭蕾舞,是以穆索尔斯基、基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音乐创作,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奥特洛夫斯基和果戈里为代表的戏剧创作与演出,是以普希金、别林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评论······
       当今文艺譬如戏剧,如果输给关汉卿、李渔、洪昇,那是悲哀!        
        22、两位诗人都是现当代杰出诗人,各有特点,但都才华横溢,感情炽烈。郭小川,应该只能在艾青、郭沫若之后,超过闻一多、臧克家。我少年时对他们两位都怀有崇拜。
小川不幸,这贴是客观的,与陈毅差不多,都是听说大奸被扳倒而喝了酒而生意外。闻捷之死,与当时极左形势有关,当时戴厚英的《诗人之死》也看过,类似莱蒙托夫对普希金的怀念也是《诗人之死》。      
       23、创业史是新中国文学记叙农民翻身解放、农村革命建设的事史诗性作品,发表在五十年代。作者柳青投入十几年精力,也因此奠定了文学地位,这作品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
        浩然继承了前辈作家的传统,注重表现农民,注重把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与整个时代联系起来,代表作《艳阳天》基本是无可挑剔的,发于文革前,写的是合作化时期农村变革。
      《金光大道》也是浩然作品,发于文革时期,因为受时代局限,创作有高大全倾向,在改革开放后被批评以至否定。浩然长期生活在农村,所有作品都为农村题材,其作品反映了旧社会以至新中国几个时代的农村变化,也有史诗性。对金光大道,不可一棍子打倒,要辩证看,要历史看,要全面看。
       24、就新中国的农村与旧社会农村相比,新社会是艳阳天无疑。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后的天是艳阳天,这是人民群众心底的呼唤。
       无论建国后曾经出现何种困难,发生多少问题,新中国的主流,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主流,新社会的本质,要肯定。所以,《艳阳天》对新社会农村本质、主流以及进步发展的肯定和记叙,是不能否定的。
       不能否定前三十年,历史是联系的,65年是个完整的历史河流。不想用领导人的话来说什么,习近平明确说过前后三十年不可否认,更不可互相否定,都要承认。
       25、拗救是旧体格律的允许犯错,亦是对格律的自我拓宽。断臂和连续断臂说(有说拗救是断了左胳膊又去截肢右胳膊),不恰当。声韵与节奏是旧体格律诗的两个飞翔翅膀,断了翅膀何以翱翔?
       26、旧体,代替不了歌词;歌词,也取缔不了旧体。旧体,更多的是给人看的;歌曲,则完全是让人听的。
       两者可以有融合有共同服务的时候,但机会较少。这有题材、语言、视觉、听觉的特殊要求与区别。所以宋代词曲盛极一时,就是格律与古风有很难曲唱、传唱的一面,大家又要歌唱,宋词便应运而生。
       歌曲,无论在题材还是在词语上,有大众性、普及性的特点,格律诗很多不具备,也不能统统做此要求。
      一种形式适应一种表达,形式的划分不是无原则的,也是经过千百年实践的。旧体与歌曲两种形式得兼,极难;互代,不可能。
       在特殊题材上搞搞旧体与音乐的融洽结合,如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有些专门礼仪(孔家祭奠,华夏祭祖
有意识对一些古诗词经典配乐传唱,或作为一种文化保留,可以选择性实践,这已有先例。
27、对于不知诗为何物,过高看重自己地位的所谓诗人,要他低下头面对生活,面对民众,是对的。很多人已忘却诗人其实与一般人是一样的这个道理,表现的狂妄而好笑,这要提及。
      但对于更多的诗者和诗歌,其实不必要求是跪着,他也要站着。诗人和诗歌,它表达的是多种情绪,面对的是多类人型,对民族、人民,无疑是跪着。但对于丑类,对于敌人,它无疑是站着的,而且要站得高。      
      28、文学,不能不求道,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对于青年人,对于有志于以此为事业的人,当如此
      但目前文学网站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赋闲,是消遣,是娱乐。并无职业要求,并无成名立腕之念,这部分的标准,不一定要很高。这也可以理解。
      而对于不以求文学大道为荣,却以能绉几首小诗而目空一切的,以现今文学实际地位来开导,则尤为必要。
      哗众取宠,就实在没意思,没有任何意义,不名一文。
      29、艺术家与匠人。一般是否定匠人,因为它是承袭、重复、制造,美术厂的美工画师,大都此类。而艺术家,本质是创造,创新,是独特的劳动而不是重复。匠人也有笨拙机械重复之意,艺术家是心里自然流淌。
      但”巨匠“,是与”匠人“不同的,是文学与艺术大师级别。      
      30、或主题,或灵魂,或情绪,或氛围,这是诗之不能没有的。不过有的集中,有的分散罢了
           
      31、先有生活后有诗歌;乃为生活而歌而非为歌而生活。      
      32、诗贵自然,招摇、雕琢、扭捏、粉饰或诘曲聱牙或词不逮意或矫揉造作,都离自然远矣,都令人不舒服,也都不够艺术。      
      33、诗歌,旧体老者多,当然年轻人也不少还写得不错;新诗,年轻者居多。
      新诗写者,到了一定年纪有不少转到旧体。但写旧体者,却极少有人转向新诗的。
      此前不知有谁有个话题,说新诗容易,旧诗难。我不大同意这观点。这就好比乐器,要演奏好,不论哪种都有难度。但入门,会不一样。二胡入门容易,小提琴入门难,但实际上,要达到一定程度,都不容易。
      新诗似乎很少障碍,入门容易,谁都可以吟两句。但要想写好,写出诗意,写出含蓄,写的激荡,其实很难。旧体入门难,入了门之后,按要求制造,也容易像那么回事。但要想流淌自然,搞出诗意,或典雅,或含蓄,或深刻,有新气,没有多年功夫,是难能办到的。      34、诗人的本事很多,在驾驭题材上,有善写大题材,有巧于身边琐细,写好了,都是好诗。
      在题材上,大和小都能驾驭还写得好的,古今颇多。而善于某一题材而不大会写另一题材的,也有。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最熟悉的,我倾向写自己最熟悉的,认识透的,感兴趣的,如此会有味道,会出好诗。当然,对不熟悉的要通过不断学习、创作也会有长进,已达到多能,更好的反映生活。

217

主题

851

帖子

31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7
金钱
2256
分享
0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版主



       xx诗词论坛版主十之有九是尽力的,十之有七是称职的,十之一二是优秀的。这种纯粹服务而毫无利益的职务,是令人钦佩的。他们的存在,活跃发展了论坛。
       版主队伍也确有不尽如意:一些版主能力不够,有心尽力但难以尽责;有版主法律政策素质嫌差,或行事无矩,或滥用权力;有版主性格修为缺欠,狭隘昏聩,阴暗乖戾。
       因为版主行为不只关涉自己,更事关栏目、事关论坛,故对版主更应加强管束。

       版主须务正。正,就是谈诗词,远人际,谈当下,这是版主的起码规矩。版主离开栏目主旨和会员集聚初心,挑头扯闲篇,缠人事,步入歧途还蛮有兴致,犹如街头妇女磨舌头,这往往是栏目混乱以至造成飞地的始因。而诗词论坛无异市井,这也是人群混杂的表现,无疑悲哀。
            
       版主须宽宏。宽,就是有格局,能相容,会沟通,这是版主品地的说明。版主对理论异议要懂争鸣,百家争鸣;对有关管理的批评要有虚心,批评无罪。容不得异议、听不得批评,狭隘报复,这就是性格与修养的不够了,这是版主大忌。而久而久之的耿耿于怀,敌意射骂,这已流于卑劣。版主于此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知错还祭起一套逻辑 : 总是多事却要人简单,认知荒谬却责人心态,行为鄙俗却高调阳光,损着别人的牙眼却主张宽容,常做阴损却强调初心,全无仁义感恩还满嘴良心——毫无自省,巧饰推诿,荒诞无稽,混乱不堪,信口胡诌,强词夺理,欲盖弥彰——这已完全进入墨索里尼与狼吃羊的思维逻辑。      

       版主须公正。公,就是一视同仁,一群同法,这是版主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两个标准,厚此薄彼,讲关系不讲底线,党同伐异,不见公理,不持中立,自然失去清正,失去人心,栏目也必然会失去稳定。没有公正公心,不会有公信。
      
       版主须自知。版主认真服务可敬,但不必把自己太当回事,以为身份特殊。版主与大多非版主会员是一样的,而有版主在思想、知识、修为等方面与一些非版主会员其实还是存有一定差距的。如此,版主过于自以为是,自持特殊,没有诗词不见理论却好为人师,却经年累月的拿来转载尤其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生启蒙(其实是怨怼和影射的垃圾)来训诫,这是很为不合时宜也令人厌恶的。这也远离了正事,远离了诗词。可悲的是有版主天天转、月月转,一搞好几年还不自知、不改变,其偏执昏聩,令人担忧不解——这是为何?
      
       版主须守法。就是遵守互联网法规,依法管理。就是敬人有礼,可以论理批评,绝不可以无视底线,不能骂人。有版主把射骂和辱骂当做寻常事,却总在给自己的恶意找理由,一错当前推诿别人。其实有版主大不自知、一嘴歪理,你做了什么你还不知道吗?事实是你不先发攻击,你不骂,你不损,你不扯淡,你不排放垃圾,你老实文明,那就是艳阳天,金光道,那就是四海升平,天下太平。

       版主,要“从我做起”!
 不想打字,试试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6036143号|手机版|华夏诗歌新天地

GMT+8, 2024-5-14 08:45 , Processed in 0.0380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